WFU

2020年3月10日 星期二

老人開甲狀腺安全嗎?


作者: 梁宗榮 醫師 (高雄榮總)




『80歲的周老太太由家人陪同來看門診,他右側的甲狀腺結節已經十幾年了,越來越大,本來都不以為意,但是最近開始覺得吞食物有些不順,睡覺的時候,脖子要轉某個方向呼吸才會順暢。

她平常生活可以自理,過去病史只有輕微的高血壓,有規則服藥,她想動手術將結節拿掉,但家人很擔心開刀會不會有危險?』

台灣早已邁入高齡化社會,這幾年門診見到的高齡患者越來越多。

誠然,高齡的長輩如果有開刀的需求,我們都是懷著戒慎恐懼的高規格來處理。

最高原則是:如果能不開刀,最好是不要開。但如果真的需要開,那我們要怎麼在術前去預測、去評估手術風險呢?

純粹只看年齡似乎不是很準,因為同樣的生理年齡,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並不相同,有的人稱的上是老當益壯,還可以四處遊山玩水,有些則是連基本的日常生活都需要旁人協助。

因此有些學者提出來虛弱指數(Frailty index)的概念來衡量老年人的健康狀況。

最近一篇研究使用改良版的虛弱指數,只簡單擷取5個參數,看能不能預測老年人接受甲狀腺全切除手術的風險。

這個新的指數(5-Factor Modified Frailty Index, mFI-5)只納入5項參數
  • 生活能否自理(functional status)
  • 糖尿病(diabetes)
  •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
  • 心臟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 高血壓(hypertension)

研究結果顯示,5項參數如果有2項以上,術後發生甲狀腺特有併發症(出血、聲音沙啞)的機會明顯較高。




2020年3月5日 星期四

術中神經探測儀不叫怎麼辦?


作者: 梁宗榮 醫師 (高雄榮總)





神經探測儀不叫(沒有訊號),或者是一開始會叫,後來不叫 (所謂 訊號介於「有」跟「沒有」之間 )。

以上這些情形是所有開甲狀腺手術醫師的最大夢魘之一。

因為儀器沒有訊號有極大的可能意謂著神經受傷,患者術後聲音會沙啞、生活品質將會大受影響。

在World Journal of Surgery雜誌的新專欄中(We Asked the Experts), 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專家,提一些故障排除的小要訣給大家參考  (線上全文)


術前


  • 使用大一個尺寸的氣管內管,讓管子上的電極可以更服貼的接觸到聲帶
  • 使用有螢幕的喉鏡去確認氣管內管放置的位置
  • 待患者頸部擺位完畢後再確認電極的位置

術中


  • 在手術的開始與結束前都要檢查迷走神經的訊號
  • 神經探測儀的探針如果接觸到電燒設備,會導致保險絲燒斷,所有訊號會不見(請換保險絲)。
  • 如果術中訊號消失,考慮給予一劑靜脈注射類固醇






2020年3月2日 星期一

結節長在那裡與良惡性有關嗎?


作者: 梁宗榮 醫師 (高雄榮總)





許多人都有甲狀腺節結節,雖然大多數都是良性的,定期追蹤即可,但不可避免的,總是會擔心自己會不會是那少數中的不幸:罹患甲狀腺癌。

通常醫師是依照超音波下甲狀腺結節的型態,以及取一些細胞去化驗(細針抽吸細胞學檢查),這兩大工具去協助我們判斷結節的良惡性。

至於結節的所在位置,與良惡性有沒有關係,之前並沒有確切的研究結果。





本篇研究取得美國6家醫院的資料,總共分析了3241個甲狀腺結節,去看結節的所在位置與良惡性是否有關連。

研究結果顯示,結節的位置的確是一個預測甲狀腺癌的危險因子。

最不好的位置是在峽部(也就是左、右兩葉甲狀腺的中間),其次分別是位於上、中、下的甲狀腺結節。

以下整理這篇研究的內容,以Q & A的方式跟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