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8年2月19日 星期一

第一次申請教職就上手,才怪


作者: 梁宗榮 醫師 (高雄榮總)





從心中開始有這個想法,到取得證書,過了很久很久。所以當實際拿到這張紙時,心中的喜悅,其實蠻短暫的。大部分是放下心中的大石,終於完成一件事的鬆一口氣與踏實。


始終有些不確定


在申請教職的時候,由於處在高雄榮總,又在外科,學術風氣不像台北榮總那麼鼎盛,近期有經驗可以問的人不多,況且前輩的經驗跟自己的情況不盡相同,不能直接拿來套用。所以其實每一步走下來,心底始終都有些不確定。

從起初目標的設定:先拿講師還是直衝助理教授?到策略的選擇:學位審還是著作審?從那間學校報?怎麼累積足夠的歸類積分? 都猶豫再三。

為此曾經去唸了個碩士,也在科技大學教過一學期的書。至於為什麼沒有再教下去,因為教書後才發現,並不是你想教就有書可以給你教,課目的選擇也不一定是你的專長。經過一番轉折,最後是選擇以著作審的方式,從我的母校陽明大學,直接去申請助理教授。


不是只要論文夠就行


申請教職,一開始想到的問題就是要累積足夠的論文。這當中包括無止盡的投稿、退稿及修改,不過這本來就是預期中的事。

但開始準備後才發現,論文也是生鮮食品,需要講究有效期限,而且如果是申請兼任教師,論文的期限還比申請專任教師短一個學期。剛開始我算了一下,論文夠是夠了,但年資不夠,所以要等;可是如果等到年資夠了,比較早期寫的論文又過期了,需要補新的論文。

再者,可能是僧多粥少或者是少子化,學生少,教師需求也變少的關係,教職審查的標準越來越嚴格,所要求論文的質與量越來越多。因此當我眼睜睜的看著舊論文過期,而新的論文又難產(卡在雜誌社的審查過程中),審查資格門檻又一直調高,實在令人扼腕不已。


更多你沒想到的


後來總算同時湊滿了論文的量以及年資,可以開始跑送審流程。只是開心不了多久就發現,這也是個不小的關卡。

首先,資料的準備就是個大學問。很幸運這方面剛好有某前輩一年前送審的資料參考,但實際填寫時,還是遇到很多要注意的『眉角』,比如授課進度表時數的計算,提供的佐證資料夠不夠充份。另外,雖然申請的說明上沒有寫,但是你的送審資料要「做側標、做側標、做側標」。以上這些細節都要做好,不然就會像我一樣,「被退件、被退件、被退件」。

退件後還要速速補件,有多速?我記得有一次是在連假開始前一天下午,收到當天早上從台北寄到高雄,等待修改的文件。我必需在連假結束後第一個上班日以前就要回覆好。一般我們都會想說等上班日再寄,以郵戳為憑即可,但那是不行的。上班日那天改好的東西就已經需要躺在台北負責人的桌上。

這裡我學到兩件事

  • 雖然你送的資料齊全,也照規定的順序放置了,可是你沒有注意到審查者的用戶體驗,沒有辦法讓他一下就翻到很精準的頁面,是不行的。(謎之言:是失敗!失敗之中的失敗!)

  • 郵局有提供一種叫快捷郵件的服務。即使在228連假期間,大部分郵局沒開的情況之下,仍然可以到全台20處郵局郵務科寄送郵件,即時將改完的東西寄回台北。




中文很難懂


總之,經過幾次北高往返將資料補齊且格式校正後,想說沒事了,結果某天收到人事室的通知,說我不符合助理教授任用資格。當下我很困惑?那個人員任用條例我看過很多次了,我有碩士,主治醫師也超過四年,應該有符合啊?

「具有碩士學位,曾從事與所習學科有關之研究工作、專門職業或職務滿四年,有專門學術著作,成績優良者;但聘任於臨床學科時,上述專門職業或職務,限於主治醫師職務方予採計。 」

再次諮詢人事室,人事室回覆說

「本校聘任升等審查辦法規定助理教授任用資格相關職務4年需自獲碩士學位後起算。」

我有碩士沒錯,但從拿到學位後開始計算,相關職務年資尚不滿4年,所以不符合資格。她怕我不服氣,還很貼心的附上『教育人事法規釋例查詢系統』的資料供我參考。





這又給了我一個啟示:真的不能因為會講中文,就自以為看的懂法條,這是兩回事。

對那時的我來說,真的是一大打擊,因為代表我要再待到年資足夠才能申請,可是等待的時間,又有一些舊的論文過期了,意味著我需要在短時間再生新的論文出來,不然就不能再申請。

幾經波折,最後靠著預留的最後一道伏筆(論文),我成功了。


值得嗎?


走過這一遭,再回過頭來思考,拿教職到底值不值得?或是更進一步的問,如果決定要申請,要拿到那個等級的教職(講師/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呢?

在我看來,教職的獲取,所付出的成本越來越高,以前可能只要有論文有學位,再出點力即可,但現在要付出的時間精力可能會比想像中的多很多,至於得到的呢?不可否認,至少在目前的制度下,教職的有無高低仍然會影響所得到的資源多寡,且與薪資、升遷、未來發展的可能性…等息息相關,因此拿教職有它的優點。

只是這幾年醫療環境變動劇烈且迅速,擁有教職在過往可以得到的益處,在未來是否優勢仍在?特別是在獲取成本持續上升的情況之下,每個人可能必需衡量自己所在的醫院、自己的興趣、未來發展的方向、教職取得的便利性去個別考慮。

對我來說,一路走來,最後能達成目的,很開心。

往回看 | 資訊收集不夠充分、準備規畫不完整,因此花了很多時間走了許多歧路,不過總歸是自己寫自己投自己申請自己完成自己設定的目標。過程中的點點滴滴都成為滋潤我自己的養分,並不後悔。

往前看 | 繼續努力拼升等,並不是那麼理所當然的事,將時間放在臨床業務的精進、把好的成果跟大家分享交流,可能是接下來我比較想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