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8年2月22日 星期四

我有沒有疝氣?


作者: 梁宗榮 醫師 (高雄榮總)





大部分腹股溝疝氣的診斷都蠻直觀的,患者的症狀配合醫師的雙手觸診即可得到診斷,進而安排後續的處理。但少部分的疝氣則需要影像來輔助檢查。


病史+理學檢查 可以診斷大部分的疝氣


腹股溝疝氣一般在鼠蹊部會出現一個突起的腫塊。通常在久站、咳嗽、用力、舉重物時比較明顯。而在身體平躺時或直接對腫塊施壓時,突起物會縮回消失。

有些人會感覺鼠蹊部有下墜感、牽拉痛及不適。

理學檢查時,醫師會先請患者站立,把褲子脫下,觀察腫塊的大小、位置、走向。之後請患者腹部用力,在懷疑疝氣的地方反覆按壓、感受有無突起來確立診斷。



2018年2月19日 星期一

第一次申請教職就上手,才怪


作者: 梁宗榮 醫師 (高雄榮總)





從心中開始有這個想法,到取得證書,過了很久很久。所以當實際拿到這張紙時,心中的喜悅,其實蠻短暫的。大部分是放下心中的大石,終於完成一件事的鬆一口氣與踏實。


始終有些不確定


在申請教職的時候,由於處在高雄榮總,又在外科,學術風氣不像台北榮總那麼鼎盛,近期有經驗可以問的人不多,況且前輩的經驗跟自己的情況不盡相同,不能直接拿來套用。所以其實每一步走下來,心底始終都有些不確定。

從起初目標的設定:先拿講師還是直衝助理教授?到策略的選擇:學位審還是著作審?從那間學校報?怎麼累積足夠的歸類積分? 都猶豫再三。

為此曾經去唸了個碩士,也在科技大學教過一學期的書。至於為什麼沒有再教下去,因為教書後才發現,並不是你想教就有書可以給你教,課目的選擇也不一定是你的專長。經過一番轉折,最後是選擇以著作審的方式,從我的母校陽明大學,直接去申請助理教授。


不是只要論文夠就行


申請教職,一開始想到的問題就是要累積足夠的論文。這當中包括無止盡的投稿、退稿及修改,不過這本來就是預期中的事。

但開始準備後才發現,論文也是生鮮食品,需要講究有效期限,而且如果是申請兼任教師,論文的期限還比申請專任教師短一個學期。剛開始我算了一下,論文夠是夠了,但年資不夠,所以要等;可是如果等到年資夠了,比較早期寫的論文又過期了,需要補新的論文。

再者,可能是僧多粥少或者是少子化,學生少,教師需求也變少的關係,教職審查的標準越來越嚴格,所要求論文的質與量越來越多。因此當我眼睜睜的看著舊論文過期,而新的論文又難產(卡在雜誌社的審查過程中),審查資格門檻又一直調高,實在令人扼腕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