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8年9月20日 星期四

停藥?打針? 放射碘檢查|治療前的準備工作


作者: 梁宗榮 醫師 (高雄榮總)




33歲薛小姐,沒有其他疾病,健檢意外發現甲狀腺乳突癌合併頸部淋巴結轉移,剛動完手術,術後恢復順利,預計接受輔助性放射碘治療。在接受放射碘治療前需要停止服用甲狀腺素四週或是接受人工合成甲促素注射,薛小姐在猶豫:「是要停藥還是要打針?」

另一位70歲李女士是甲狀腺濾泡癌的患者,同時有糖尿病及高血壓規則在服藥。幾年前手術切除全部甲狀腺後,固定於門診追蹤,最近幾次檢查,甲狀腺球蛋白持續上升,但頸部超音波及胸部X光都正常。醫師安排她接受放射碘掃描。經醫師說明治療前需要做一些準備後,李女士還不是太瞭解:「我比較適合停藥還是打針呢?」


問:為什麼放射碘檢查/治療前要做準備?


答:目的是增加甲狀腺細胞對放射碘的吸收。進而達到正確的檢查結果或有效的治療。


問:準備的內容是什麼?


答:準備工作有兩樣。
  • 低碘飲食2週
  • 目的是減少日常食物中碘的攝取,使細胞吸收不到碘,先餓它個兩週,等到之後給予放射碘時,細胞就會狼吞虎嚥的把帶有放射線的碘充分吸收。 

  • 提高體內甲促素(TSH)的濃度 
  • 甲促素濃度上升可以增加細胞對放射碘的吸收,提升治療的效果。提高甲促素濃度的方式有兩種:停用甲狀腺素或是直接施打人工合成甲促素(rhTSH)





問:停藥和打針差在那裡?


答:差在生活品質。

停止服藥的話,甲狀腺功能會下降,大約2-4週會出現甲狀腺功能低下的症狀,比如注意力不集中、行動遲緩、怕冷、便秘、體重增加等。對很多人的生活品質及工作能力會有影響、無法上班或開車。

如果採用打針的話,可以繼續服用甲狀腺素,因此不會經歷甲狀腺功能低下的副作用,可以有較好的生活品質。

至於治療的效果,目前大部分的研究認為不管是以停藥或是打針的方式治療的效果並沒有顯著的差別。


問:打針有沒有什麼副作用?


答:大部分患者沒什麼感覺,偶有噁心、頭痛、嘔吐、無力、眩暈等症狀。


問:停藥和打針該怎麼選擇?


答:需考量身體耐受度及經濟狀況。

如果年輕沒有什麼其他慢性病的患者,對於停藥後甲狀腺功能低下的症狀耐受性高,可以嘗試用停藥的方式。至於年紀較長且有合併其他疾病的患者,擔心身體比較沒辦法承受停藥的副作用,可以考慮打針。

另外就是費用的考量。選擇停藥的話不會有額外的費用,但如果採用打針的方式,目前人工合成的甲促素是專利獨家產品,所費不貲(一次需使用兩劑,約四萬元)。

健保雖然允許事前申請,備查使用,但因為審查條件嚴格,大多患者仍需自費使用。因此如果患者有私人商業保險可以補助針劑的費用,可以考慮打針。

文章開頭的70歲李女士擔心停用甲狀腺素後的症狀不適身體無法承受,選擇自費施打人工合成甲促素。

而33歲薛小姐則是從開完刀後就沒有服用甲狀腺荷爾蒙(相當於開始停藥),於手術後一個月接受100毫居禮(mCi)的放射碘治療。在等待放射碘治療之前,薛小姐覺得身體有變的比較疲倦,注意力不集中,因此本來自行開車上班改成搭成大眾交通工具,不過整體來說還可以接受。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