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查之專門著作、學位論文、作品、技術報告或成就證明,應於該校圖書館公開、保管。」
——摘錄自《專科以上學校教師資格審定辦法》第三十八條
這本薄薄的冊子,雙面列印共 88 頁,內含十篇文章,歷時五年(2020-2024)完成。封面採統一格式,使用白色紙張、膠裝製成,沒有覆膜。
或許除了我和相關的承辦人員外,未來它可能就安靜地躺在母校陽明交通大學圖書館某個不為人知的角落,漸漸被塵埃覆蓋,紙張隨時間泛黃,或許再也不會有人翻閱。
它的命運似乎有些悲涼,但當它剛印好,我拿在手中的那一刻,心情其實非常激動。
五年的時光濃縮成這一本書,一瞬間湧上心頭的,是難以言喻的成就感與感慨。如果回到過去,當時的我無法想像,自己竟然能寫出這些文章。
一切的起點,只是單純的念頭——將對某項手術技巧的改良寫成一篇文章發表。
沒想到,經過這些年,我圍繞著同一個研究主題,從不同角度切入,竟然能累積出十幾篇文章。
這樣的累積連我自己都感到意外,而這些研究的主題,正是我日常工作的內容——內視鏡甲狀腺手術。
我的工作為研究提供素材,而研究的成果又反饋到工作中,彼此相輔相成,而非毫無交集的平行線。
雖然這本 88 頁的書可能不會有人翻閱,但每篇文章在網路上都有被搜尋、下載甚至引用。
與基礎研究相比,我的工作或許只是許多人眼中的臨床小研究,但我真心相信,透過這些研究,我不僅解決了臨床中的實際問題,還為這個領域的知識推進了一小步。
如果這些文章的內容能讓其他從事相同手術的醫師有所啟發或收穫,那便是對我最大的肯定。
這就是我心目中,外科醫師進行研究應該有的樣子。
為了達到這一目標,我付出了很多,放棄了很多。對於成果我非常滿意,但付出的代價是否值得,卻難以回答。
人生沒有回頭路,對我來說,能完成這樣的成果,算是達成了一個人生的里程碑。
然而,接下來要做什麼,我仍然沒有答案。或許只能邊走邊看,等待下一個契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