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1年11月25日 星期四

哈囉!你在看那裡?


作者: 梁宗榮 醫師 (高雄榮總)

 


31 歲的江小姐近期摸到頸部右側有個腫塊。檢查後發現是右側的甲狀腺結節,細針抽吸結果顯示有異常。醫師建議將右側甲狀腺切除去做完整的病理化驗,確定是良性或惡性腫瘤。

經醫師說明後,江小姐瞭解手術相關的風險及必要性,也願意接受手術。但她有點擔心傳統手術後頸部的傷口會不會很明顯?旁人會不會一直盯著那道疤看?

衣櫥裡那些低領的衣服是不是暫時就不適合穿?還是要去買些裝飾的絲巾可以做搭配同時又可以遮掩頸部傷口?銷假回去上班時,同事們會不會問東問西?下個月本來有之前約好的大學同學聚餐,還要去嗎?

關於旁人的目光,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有做過一個研究,結果發表在知名期刊 Laryngoscope,論文中的照片還被選為當期雜誌的封面

 


研究者隨機請路人看 3 種人臉的照片:
 
  1. 開過傳統甲狀腺手術 (脖子有個疤)
  2. 開過經口內視鏡甲狀腺手術 (傷口在嘴唇內側,脖子沒有疤)
  3. 沒開過刀 (對照組)

受試者本身並不知道這個研究的目的為何?他們只負責看照片。每張照片看 10 秒鐘,過程中利用眼球追蹤系統 (Eye Tracking) 去記錄受試者的目光集中在照片上的那些部位,停留的時間等等。


 
 

研究結果以圖片上的圓圈呈現。圓圈的數目代表注視的次數。圓圈的大小代表每次注視停留的時間,停越久圈圈越大。

他們發現受試者大多數的目光集中在人臉中間,由眼睛、鼻子、嘴巴構成的中心三角形區塊。其次是臉部周邊,再來是頸部。

如果看的照片是脖子有疤的話 (封面圖左邊人臉),受試者的部分注意力會明顯從臉部轉移到頸部 (脖子有顯著較多而且較大的圓圈)。

而當受試者在看接受經口甲狀腺手術患者 (封面圖中間人臉 )或沒開過刀的對照組(封面圖右邊人臉) 這兩種人照片時。他們目光聚焦的重點相似,而且在每個區域停留的時間都差不多。

  
文字閱讀的視線掃描路徑 | 圖片來源
 

研究中使用的眼動儀 SMI iView X RED | 圖片來源



細探研究結果


拍照的時間點有差別嗎?

研究者有去比較照片拍攝的時間點是否會影響結果?結果顯示不管照片在於術後 6 週內拍攝 (中位數為術後 20 天) 或超過 6 週 (中位數為術後約 100 天) 之後拍攝並沒有影響。

這可能意味著頸部疤痕在吸引視覺上的效應至少持續到術後約 3 個月 (約 100 天)。

誰來看有差嗎?

這個研究總共招募了 140 位受試者有男有女、種族涵括亞裔、白人、非裔。 分析顯示受試者的性別、種族與研究結果無關。

過往有些研究認為非白種人相較於白種人,會比較在意頸部的疤痕。但是在當前這個研究並沒有發現種族的影響,可能的解釋有 2 個。

  1. 受試者只被告知要看照片,並沒有指示他們刻意去看頸部的疤痕,或是針對疤痕的大小形狀做評價。
  2. 對疤痕的看法除了種族以外,還有文化上的影響。舉例來說,同樣是亞裔,在韓國長大的韓國人,與在美國長大的韓國人相比,對於疤痕的看法就不見得會相同。而這個研究在收集受試者的資料時,只有記錄種族,並沒有更進一步的詳細資料。

誰被看有差嗎?

照片來自 60 位患者,種族分佈為:42 (白人)、12 (非裔)、4 (亞裔)、2 (西班牙裔)。分析顯示照片裡患者的種族不影響結果。

不過要注意,照片中白人的佔比超過 2/3 ,其他人種的照片太少可能也會導致研究結果沒有鑑別力。


這個研究告訴我們什麼事?


頸部的疤痕的確會吸引人的目光,轉移人的注意力。

而接受經口內視鏡甲狀腺手術的患者因為頸部沒有疤痕,從外觀看起來就像沒開過刀的人。所以當患者被人注視時,旁人目光所關注的焦點會與觀察沒動過手術的人類似。

值得注意的是 ”注視目光的改變” 這件事,它的確發生。但是視線停留的久,並不代表有不好的觀感。目光改變實際上對社交的影響為何?這篇文章並沒有去探究。

此外,頸部的疤痕隨著時間的過去,一般會變得越來越淡,越不明顯。將來或許可以把這個研究延伸,拿手術後超過六個月的照片的比較,看結果會不會一樣。


後記


江小姐後來選擇接受經口內視鏡甲狀腺手術,嘴唇內的傷口縫線 1-2 週後自然脫落不用拆線。病理報告為良性的濾泡腺瘤。只有幾個比較親密的朋友與家人知道她去動手術。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