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9年10月30日 星期三

[心得筆記] 觸電般不可思議的螢光手術


作者: 梁宗榮 醫師 (高雄榮總)

 


有一道不可思議的綠光,肉眼雖然看不見,但在特殊的儀器幫忙之下,我們可以”看見它”。它衝擊了現有的外科手術,產生了奇妙的際遇。或許還不到孫燕姿說的像一個奇蹟,不過它的未來發展,讓人非常期待。

最近去了一趟拉斯維加斯參加螢光影像的討論會(iSPIES)。簡單整理一下心得。




綠光


我們使用一種稱作靛青綠的染劑 (Indocyanine green, ICG),將它注射入人體,當它接受刺激後會發出肉眼看不見的綠色螢光。在儀器的輔助下,可以讓我們看到這個原本看不到的光。

它可以協助醫師判斷組織的血液循環好不好、找淋巴結的位置、腫瘤的定位等,目前應用在許多手術都取得不錯的成效。







ICG這個染劑是肝臟代謝,之後由膽道排出,所以在肝膽這方面的應用發展的很早。

這次會議中,講者提到最新的研究發現,在膽囊切除手術使用ICG,在螢光顯影輔助下,可以將膽道結構看的更清楚。


研究發現,在膽囊切除手術使用ICG,在螢光顯影輔助下,可以將膽道結構看的更清楚


以往我們常規要求在切除膽囊時,要能清楚的識別膽囊三角(Calot triangle),一個由膽囊管、總肝管及肝臟下源所構成的三角形區域。現在有螢光的輔助下,這個螢光下的” new critical view”或許會成為新的手術標準。


"NEW" critical view


對於有經驗的外科醫師來說,一般識別膽囊三角不是太困難的事,但對於一些急性發炎、慢性膽囊發炎急性發作、懷疑Mirrrizi syndrome的個案,我相信螢光在鑑別膽道結構上會有幫助。而在手術初學者的學習上也可以幫忙。


腸道


將ICG注射入血管,透過螢光,我們可以獲得即時的,沒有輻射的血管攝影。許多醫師將其應用在手術過程中判斷腸道吻合處的血液循環是否良好(特別是在大腸的手術)。





因此,將ICG應用在缺血性腸壞死的患者,協助我們術中評估即時的腸道血液灌流情形,決定腸子切除的範圍,應該會蠻有幫助的。就等於多了一隻眼,除了肉眼判讀,又多了一個螢光下的依據。

同樣的道理,在腸阻塞導致腸缺血,以及疝氣導致腸子卡住,我們將其復位後,利用螢光來輔助判斷這些受損的腸子是否會存活,可以協助術中的決策。如果可組織灌流可以就留下來,如果不行就予以切除。




甲狀腺 | 副甲狀腺


ICG在內分泌系統,目前主要的用途在副甲狀腺。可以用來定位或是評估功能。





| 定位 |

在定位方面,其實從靜脈注射ICG,只要有血流的地方都可以看到螢光,但因為副甲狀腺的血流相對於周邊組織比較豐富,所以螢光的強度會比其它地方來的強,可以對比出副甲狀腺的所在位置。

講者UC San Diego的Dr. Michael Bouvet他的說法是副甲狀腺會整顆腺體亮、而甲狀腺比較會是上面一條一條的血管亮,這兩者亮的形態是不一樣的。

Dr. Michael Bouvet把ICG應用在原發性副甲狀腺機能亢進的患者身上,發現那些術前超音波或核子醫學sestamibi掃描無法看到的副甲狀腺,在手術當中使用ICG都可以看到清楚的螢光呈像,因此認為ICG具有協助定位的功能。





另外我之前讀到一篇韓國首爾大學發的論文有提到,副甲狀腺螢光亮起來的時間平均會比甲狀腺快4秒,這個時間差也可以當做鑑別甲狀腺/副甲狀腺的參考。


副甲狀腺螢光亮起來的時間平均會比甲狀腺快4秒

| 功能評估 |

另一個在副甲狀腺的應用是在評估甲狀腺切除後,保留下來的副甲狀腺功能如何?是否可以預測術後低血鈣的發生機率。

2018年一篇瑞士的隨機臨床試驗研究結果顯示,接受甲狀腺切除的患者只要術中的ICG螢光下可以看到至少一顆清楚顯影的副甲狀腺,則患者術後不會發生低血鈣,所以術後不需要常規檢測血液中鈣離子及副甲狀腺荷爾蒙的濃度,術後也不需要補充鈣片。





前哨淋巴結


來自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的Dr. Michael Frumovitz提到,它的研究發現在婦科癌症中,利用ICG螢光技術,可以有效的找到比使用傳統藍色染料的方法更多的前哨淋巴結。





在乳房的部分,ICG也可以用來找腋下前哨淋巴結,下面的這個示範影片感覺效果也不錯。




結論


開始接觸螢光這個領域,去開會、與專家討論,再加上自己累積一些經驗以後,我的想法是科技的進步真的是人類之福。ICG這道綠光,未來會將我們帶到那裡,目前還不清楚?不過我是抱持正面的期待。

ICG讓我們能見人所未見,或許可以也能讓我們完成那些本來以為不可能的事。

"Only he who can see the invisible can do the impossi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