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3年5月23日 星期二

[心得筆記] 蝴蝶飛呀~側邊途徑內視鏡甲狀腺手術 & 關鍵視野

作者: 梁宗榮 醫師 (高雄榮總)


 Butterfly critical view of safety


最近看到一篇論文蠻有趣的。重點有 2 個:

他把從腋下進去,這種我們所謂側邊途徑 (lateral route/approach) 的內視鏡甲狀腺手術標準化,整理成 10 個步驟。讓大家可以按步就班遵循來做,對於沒開過這種手術的醫師來說,比較好上手。

另外作者提出安全的關鍵視野這個概念 (Critical View of Safety, CVS)。手術中如果可以看到這個畫面,可以代表把重要的解剖構造都呈現清楚,確保手術的安全性。

這篇文章是開放全文 (open access),大家都可以看的到。文章內有許多手術照片佐証,而且有附一段手術影片,方便大家理解。


 

 

手術步驟


我們在學習傳統甲狀腺手術 (頸部傷口) 的時候,都是從正中 (midline approach) 進去。因此對於從中間進去所看到的手術視野,可以辨識的解剖構造,是最熟悉的。

當我們切換到內視鏡手術時,因為手術方式非常多樣,從不同的切口進去,看到的視野就會不同。

以我最常開的兩種內視鏡手術來說,雙側腋下前胸途徑 (Bilateral Axillo-Breast Approach, BABA),跟傳統手術的視野幾乎一模一樣。而經口途徑 (transoral approach),則是轉 180 度,由頭往腳的方向看。

至於這篇文章提到的側邊途徑,看到的視野大約是轉 90 度。此外,從側邊途徑進到甲狀腺所要剝離的肌肉也不一樣。因此以往認為這個方式不好學,需要較多的手術經驗,才有辦法掌握這個技術。

本文的第一作者 (Islam A. Elzahaby),希望藉由他提出的 Elzahaby’s ten key steps ,可以幫助大家快速上手。


摘自作者臉書

 

關鍵視野


以往提到安全的關鍵視野 (Critical View of Safety), 通常是在講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我們必須先將膽囊週邊的組織剝離,清楚的看到膽囊管 (cystic duct )及膽囊動脈 (cystic artery),這時才可以將膽囊整個摘除。研究指出這樣的方式可以減少發生膽道損傷的機會。

關鍵視野在內視鏡甲狀腺手術的應用,我是第一次看到。作者把它列在 10 個步驟中的第 9 個步驟。作者還選擇甲狀腺最常用的蝴蝶意像,來方便大家記憶,我覺得蠻有趣的。

我附的第一張照片,就是從作者的影片裡截取下來的 (supplementary file: 4m31s - 4m45s)


側邊途徑的價值


如果說側邊途徑不好學,那幹嘛要學?我認為側邊途徑有兩個優點,首先在於開第二次,重覆手術的患者。

外科的基本原則,通常不喜歡從曾經開過刀的地方進去再開第二次,因為可能會遇到沾黏、解剖位置不清楚的問題,導致手術風險變高,併發症增加。因此如果第一次手術選擇正中途徑的作法 (例如,經口途徑),則第二次手術選擇側邊途徑,是個合理的選擇。(我個人認為是合理,但不一定是最佳的選擇,不過再講下去會離題,這裡就不多描述)

第二個適合的患者族群,是側頸淋巴結廓清術。雖然說從正中間進去也可以做側頸淋巴結擴清,但從側邊途徑進去做,學理上會比較好故,視野更佳,現有文獻中報導的個案數也比較多。

這就回到老話一句,不要想只用一種手術方式打通關,必須要因地制宜,按照不同的需求,選擇最適合的技巧。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