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月在內分泌外科的小圈子裡有件大事,就是美國 UCSF 的杜光陽教授回台灣,在三軍總醫院有一場關於副甲狀腺的演講 (12/01),隔天 (12/02)也有副甲狀腺的手術示範教學。
活動是在週間,去台北不方便,但感謝主辦單位的安排,讓位在南部的我可以透過視訊,順利的參與這兩場活動。節取二點印象最深的跟大家分享
副甲狀腺 & 犀牛
演講中,杜教授提到一件小軼事。副甲狀腺最早是由英國的理查歐文爵士( Sir Richard Owen) 在 1849 年從印度犀牛中發現的,所以副甲狀腺也稱作 "The glands of Owen"。
當時的描述如下:
"a small compact glandular body was attached to the thyroid at the point where the veins emerge."
"一個小小的腺體黏在甲狀腺旁邊,靜脈出現的地方。"
理查歐文爵士當時解剖的標本,現在還留著,我在一篇免費的公開論文中,有找到照片,放在文章的最上面,供大家參考。照片上的 T 是甲狀腺 (Thyroid), 黑色箭頭指的,就是副甲狀腺。 這篇文章也有解剖一隻犀牛,把他們看到的副甲狀腺跟理查歐文爵士看到的做比較,照片很清楚,有興趣的人可以看一下。
在中國那邊,把副甲狀腺 (parathyroid) 翻成"甲狀旁腺",我覺得也蠻貼切的。
因為這樣,所以一些與副甲狀腺相關的組織協會,會把犀牛當成他們的吉祥物,杜教授有秀一下他的犀牛口罩。
後來我在網上搜尋,澳洲 / 紐西蘭內分泌外科學會用來當它們學會標示的那隻犀牛也蠻漂亮的。
自己整理一下:甲狀腺的標示會用蝴蝶是因為甲狀腺長的像蝴蝶,但副甲狀腺會用犀牛,是因為副甲狀腺一開始是在犀牛身上發現的。
Goldman retractor
在手術示範的時候,杜教授特別有準備自己的慣用器械 Goldman retractor,跟著他坐飛機從美國過來,用處是協助把傷口撐開。
我之前沒看過,所以在線上有提問,教授回答說,這個牽引器是 UCSF 之前的主任 Dr. Leon Goldman 發明的,有兩個尺寸,大的 (5x5) 用在甲狀腺;小的 (3x3) 用在副甲狀腺。
今天是用小的。他補充說明,如果你看到有醫師用這個器械,你可以肯定他是從 UCSF 訓練出來的,這是他們的小暗號。(It's like a UCSF secret handshake.)
左:教授帶來的 Goldman retractor | 右:a UCSF secret handshake |
Goldman retractor 抵住傷口,跟傷口接觸的部分很平滑,與我在用的mastoid retractor比起來,它的設計上比較不會造成傷口邊緣的壓痕或皮膚破損,這是它的優點。但它撐開的力道是靠金屬的彈性,不知道會不會比較弱,這點就是實際上使用才會知道了。
我常用的 mastoid retractor |
後記
感謝教授的指導,最後附上教授找副甲狀腺的秘笈。
左:三軍總醫院 施銘朗醫師 | 右: 杜光陽 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