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甲狀腺手術的患者,手術後常常會有局部不適的症狀,例如脖子緊緊的,有壓迫或窒息感、頭痛、肩膀僵硬,以及頸部或肩膀活動困難。
這裡分享日本 Kuma hospital (隈病院)的作法,他們會指導患者在手術後隔天開始進行伸展運動。每天至少三次,直到他們的症狀完全消失為止。
根據他們的研究結果,做伸展運動可以有效減少手術後的不適。
這個影片是 VideoEndocrinology 期刊中,點閱率最高的影片之一。裡面有實際的動作示範,影片全長 10 分鐘,示範動作的時間軸介於 2:00-5:00。
影片連結按此
以下整理幾個簡單的問答集
答:有做伸展運動的患者,與沒有做伸展運動的患者相比,術後的不適明顯較低。
根據 Kuma Hospital 在 2005 年發表的前瞻性隨機研究,他們把患者分二組,一組有做伸展運動、一組沒有。研究的作法是使用問卷去評估患者術後的不適症狀。
問 1:有做伸展運動跟沒做伸展運動差多少?
答:有做伸展運動的患者,與沒有做伸展運動的患者相比,術後的不適明顯較低。
根據 Kuma Hospital 在 2005 年發表的前瞻性隨機研究,他們把患者分二組,一組有做伸展運動、一組沒有。研究的作法是使用問卷去評估患者術後的不適症狀。
問卷總共有 7 個題目,內容包括手術部位會不會痛?有沒有頭痛?脖子會不會緊緊的?頭的後面會不會痛?頸部及肩膀會不會僵硬?會感覺頸部不適會疼痛嗎?會不會覺得移動頸部或肩膀有困難?
每題給 0-3 分,0 分是沒有,3 分是嚴重不適。評估的時間點包括術前當基準值,再來是術後一週、一個月、六個月、一年。
研究結果顯示,術後的不適隨著時間過去逐漸改善。有做伸展運動的患者 (stretch group) 與沒做伸展運動的患者 (control group) 相比,在手術後的每一個時間點 (一週、一個月、六個月、一年)都明顯比較輕微,達到統計學上的顯著差異。
而在術後一年左右,有做伸展運動的,幾乎可以回到手術前的狀態(術前 2.2 vs 術後 2.5,只差 0.3 分)
每題給 0-3 分,0 分是沒有,3 分是嚴重不適。評估的時間點包括術前當基準值,再來是術後一週、一個月、六個月、一年。
研究結果顯示,術後的不適隨著時間過去逐漸改善。有做伸展運動的患者 (stretch group) 與沒做伸展運動的患者 (control group) 相比,在手術後的每一個時間點 (一週、一個月、六個月、一年)都明顯比較輕微,達到統計學上的顯著差異。
而在術後一年左右,有做伸展運動的,幾乎可以回到手術前的狀態(術前 2.2 vs 術後 2.5,只差 0.3 分)
問 2:做伸展運動會不會導致出血?傷口會不會裂開?
答:不會導致流血,對傷口的癒合也沒有影響。
根據 Kuma hospital 的研究結果,總共有 7 個患者發生術後出血,但出血發生的時間都是在術後隔天開始做伸展運動之前,因此這些出血與伸展運動無關。
至於傷口的部分,術後發生肥厚性疤痕、對疤痕的滿意度,在有做伸展運動與沒做運動二組的患者間,並沒有差別。
值得注意的是,在原始版本 (2005 的論文),伸展運動中並沒有包括抬頭向上看 (look up) 的這個動作,推測是因為頸部傷口為橫向,向上抬頭這個動作理論上對傷口的拉扯力道是最強的。然而後續幾年的觀察發現這個動作並不會對傷口造成影響,因此在這個新的影片裡 (2021),就把這個動作也加進去。
問 3:做伸展運動有幫忙,那做馬殺雞(按摩)有沒有用?
答:有
影片後段作者有提到一篇韓國的研究,該研究認為從術後一個月到三個月,每天按摩 3 次,一次 10 分鐘,可以有效的協助患者從術後的不適,包括講話、吞嚥等的恢復。
問 4:講話的阿伯是誰?
答:哦哦哦! 他是 Akira Miyauchi 宮內昭 教授
Kuma hospital 的名譽院長,世界知名的甲狀腺學者,最著名的是關於低風險甲狀腺微小癌以不開刀、長期追蹤的方法治療的一系列研究。
問 5:阿伯的桌上為什麼要放一隻犀牛?
答:通常犀牛在內泌外科代表的意義是副甲狀腺。
因為副甲狀腺這個構造,最早是由英國的理查歐文爵士( Sir Richard Owen) 在 1849 年從印度犀牛中發現的,所以副甲狀腺也稱作 "The glands of Ow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