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梁宗榮 醫師 (高雄榮總)
『80歲的周老太太由家人陪同來看門診,他右側的甲狀腺結節已經十幾年了,越來越大,本來都不以為意,但是最近開始覺得吞食物有些不順,睡覺的時候,脖子要轉某個方向呼吸才會順暢。
她平常生活可以自理,過去病史只有輕微的高血壓,有規則服藥,她想動手術將結節拿掉,但家人很擔心開刀會不會有危險?』
台灣早已邁入高齡化社會,這幾年門診見到的高齡患者越來越多。
誠然,高齡的長輩如果有開刀的需求,我們都是懷著戒慎恐懼的高規格來處理。
最高原則是:如果能不開刀,最好是不要開。但如果真的需要開,那我們要怎麼在術前去預測、去評估手術風險呢?
純粹只看年齡似乎不是很準,因為同樣的生理年齡,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並不相同,有的人稱的上是老當益壯,還可以四處遊山玩水,有些則是連基本的日常生活都需要旁人協助。
因此有些學者提出來虛弱指數(Frailty index)的概念來衡量老年人的健康狀況。
最近一篇研究使用改良版的虛弱指數,只簡單擷取5個參數,看能不能預測老年人接受甲狀腺全切除手術的風險。
這個新的指數(5-Factor Modified Frailty Index, mFI-5)只納入5項參數
研究結果顯示,5項參數如果有2項以上,術後發生甲狀腺特有併發症(出血、聲音沙啞)的機會明顯較高。

她平常生活可以自理,過去病史只有輕微的高血壓,有規則服藥,她想動手術將結節拿掉,但家人很擔心開刀會不會有危險?』
台灣早已邁入高齡化社會,這幾年門診見到的高齡患者越來越多。
誠然,高齡的長輩如果有開刀的需求,我們都是懷著戒慎恐懼的高規格來處理。
最高原則是:如果能不開刀,最好是不要開。但如果真的需要開,那我們要怎麼在術前去預測、去評估手術風險呢?
純粹只看年齡似乎不是很準,因為同樣的生理年齡,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並不相同,有的人稱的上是老當益壯,還可以四處遊山玩水,有些則是連基本的日常生活都需要旁人協助。
因此有些學者提出來虛弱指數(Frailty index)的概念來衡量老年人的健康狀況。
最近一篇研究使用改良版的虛弱指數,只簡單擷取5個參數,看能不能預測老年人接受甲狀腺全切除手術的風險。
這個新的指數(5-Factor Modified Frailty Index, mFI-5)只納入5項參數
- 生活能否自理(functional status)
- 糖尿病(diabetes)
-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
- 心臟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 高血壓(hypertension)
研究結果顯示,5項參數如果有2項以上,術後發生甲狀腺特有併發症(出血、聲音沙啞)的機會明顯較高。